物流巴巴獲悉:近日,我國出口匈牙利的一批塑料玩偶被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安全預警系統RAPEX通報不合格。通報的產品為“穿著藍色裙子和金色上衣的塑料玩偶,透明開窗紙盒袋包裝。產品的款式/型號為138A。條形碼未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產業分類碼(OECD Portal Category)為86000000-Toys/Games(玩具/游戲)。”。上述玩偶頭部的塑料材質中含有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可能會損害生殖系統,危害兒童的健康。
系統每周均有我國出口玩具、兒童護理用品等因化學性能不符合歐盟REACH指令而被通報召回的案例。由此可見,化學危害已成制約我產品出口歐盟的較大隱患,加之近年來各國監管力度不斷加嚴,更需引起廣大出口企業的重視。僅今年上半年,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就歐盟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及其附件進行修訂,對玩具產品中重金屬鉛的遷移量限值,還對橡膠奶嘴以及安撫奶嘴中釋放亞胺和亞硝基物質發布標準,以及新增苯酚、甲酰胺等多種化學物質的具體限量;美國玩具強制性標準ASTM F 963-2016修訂了重金屬指標,瑞士、土耳其、尼泊爾等國家也紛紛實施新的玩具安全法規和標準,其中都有涉及化學項目。
由于鄰苯二甲酸酯類存在健康隱患,美國、歐盟等地區都對其使用進行了嚴厲的控制。歐盟于1999年就正式作出決定,在歐盟成員國內,對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與口接觸的玩具以及其他兒童用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進行嚴格限制,因為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軟塑料玩具及兒童用品有可能被小孩放進口中,如果放置的時間足夠長,就會導致鄰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過安全水平,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也可引起兒童性早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危害相對于銳尖等機械物理性能危害來說是慢性的,不易察覺且不可恢復。
化學危害通報事件居高不下,主要有兩大根源,一是出口小微企業缺乏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意識,對國外市場的技術法規、標準不甚了解,導致在產品設計環節產生不符合國外強制性要求的狀況;二是企業缺乏必要的風險防范意識,部分企業為了獲取訂單盲目滿足客戶的不合理要求,此類商品一旦被國外官方抽查不合格就將面臨召回或退貨,屆時企業勢必面臨巨大損失。
對頻頻更新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出口企業務必引起重視。為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一是提高對出口產品化學危害問題的重視,提高產品風險意識,化學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各國關注的重點,特別是針對兒童用品;二是要加強對原輔材料的源頭控制,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安全;三是積極關注歐美相關法律法規,了解最新的法規限值要求,或者向第三方檢測機構尋求技術幫助,提前規避風險,同時在出口前要嚴格按進口國法規要求進行檢測認證,確保質量合格,避免因限量超標等導致國外退運、召回等造成的企業信譽和利益的雙重損失。更多法律法律請關注物流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