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爆倉缺柜漲價接踵而至,讓各大貨主和貨代倍感心累,而上海港出現了嚴重的擁堵情況,也為各大貨主和貨代再添了一把堵。
那如今上海港的情況有無改善呢?為了對比我們先看下兩天前19日的情況。
然后是今天的情況:
看起來擁堵的情況并未出現緩解啊,如果現在有人說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貨主和貨代會不會更倍感心塞呢?
DB Schenker華中和華北地區的海運業務負責人Joerg Hoppe表示,他預計這一情況將持續到5月中旬,也就是說還會堵上近一個月的時間!
Hoppe也對此次的塞港原因做了分析,之前聽了很多國內專家的看法,現在可以看看外國同行是如何分析的。
Hoppe表示他認為此次塞港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去年韓進倒閉后,仍有大量集裝箱滯留在港口中,占用了大量的港口空間。
二是4月1日起,新聯盟運營后調整了靠港計劃,這也增加了港口的壓力。
三是洋山主要碼頭經營者對碼頭的管理不善,一些碼頭可能還有空閑,而另一些卻已被船舶和集裝箱淹沒。
物流商Logwin在一份客戶報告中表示,這次塞港主要受到影響的是亞歐,環太平洋和亞洲-澳大利亞航線。因為復活節假期的到來,船舶的到港和離港延遲會越來越嚴重。
在報告中Logwin也分析了此次塞港的原因:
一,大多數的船公司都會超量放艙,導致多出的集裝箱必須滯留在碼頭,等待下一班船舶才能出運。這降低了碼頭的運營效率,還使得堆場空柜短缺。
二,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糟糕天氣導致船公司推遲和改變了其靠港計劃。
三,4月初上海港系統更新
四,新聯盟港口掛靠調整,新的大型船舶增加了碼頭每艘船舶的作業時間。
五,船公司為了保證船舶后續航行,一些船舶臨時取消了掛靠上海港,那些已經還柜進碼頭的集裝箱只能滯留在碼頭,等待下一艘船,這也加劇了碼頭的擁堵。
據CargoSmart分析顯示,目前上海洋山港的集裝箱船舶平均延誤時間增加了40%以上,4月16日-18日期間,每艘船舶的平均延誤時間比前一周增加了22%-53%,比四月份的第一周上升了41%,近期的大霧天氣也加劇了延誤時間。
CargoSmart還表示,雖然上海港一直都有大量的船舶掛靠,但近期卻是出現了突然劇增的情況達到了100多艘。
加上多家船公司都公布將在5月1日上調運價,很多貨主和貨代都希望在漲價前完成出貨,這也使得港口處理貨量上升。
雖然上海港已經在極力的減緩船舶延遲的狀況,但目前看來成效并不是十分顯著。至于Hoppe的預言是否真的準確,塞港的情況是否真的會延續到5月中,我們也只能等待時間告訴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