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道,歐盟周二就防范過多中國廉價進口商品的新規達成一致意見,從而結束了圍繞與中國貿易關系的長達18個月的爭議。
歐盟和中國的許多其它貿易伙伴在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待遇的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中國政府稱,從2016年底開始,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約15年后,中國即應享受“市場經濟”待遇。
歐盟執委會、各成員國政府和歐洲議會議員的代表們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數次協商未果后,他們最終在周二彌合了分歧。
在決定是否征收進口關稅時,歐盟將對所有WTO成員國同等對待。
但如果認定價格出現“重大市場扭曲”,比如國家過度干預,那么歐盟將視例外處理,這種例外情況料涉及一些中國企業。
直到目前,中國一直被給予特殊的“非市場經濟”待遇,意味著如果中國的出口商品價格低于第三方國家如美國,歐盟調查人員則認定其出口價格被人為壓低。
中國去年針對歐洲和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向WTO提起申訴。
歐盟執委會認為,針對中國的規定需要發生改變。這意味著在遵守WTO規定和保護面臨傾銷威脅的歐盟企業之間尋找平衡。
“我相信我們實現了這兩個目標,”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Bernd Lange在達成協議后表示。他還對可能針對社會和環境傾銷展開新的調查表示歡迎。
包括歐洲議會許多議員在內的批評者表示,新規定把舉證責任從中國企業轉移至歐盟企業,這導致采取措施更加困難。
歐盟執委會則稱,舉證責任并不會轉移,因為其將針對各國發布報告,判定他們的市場是否被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