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了解到,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航運業的“寒冬”愈來愈逼近,目前國有航運企業接連宣告破產。僅10月份,浙江省就有兩家航運企業宣告破產,航運業不景氣的困境正在加劇。
10月份浙江兩家航運企業接連宣告破產
10月19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宣告浙江省海運集團溫州海運有限公司(下簡稱“溫州海運”)破產。浙江海運是浙江省最大的內貿干散貨運輸企業。
根據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2016年8月18日,浙江省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省海運集團”)以“溫州海運”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溫州海運”進行破產清算,該院于8月19日裁定受理。
10月25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下發浙江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破產民事裁定書。浙江遠洋運輸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國際航運企業。
截止2016年7月28日即破產受理日浙江遠洋的資產總額為人民幣51.46億元,負債總額為人民幣84.46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3億元。今年浙江遠洋在6月27日正式啟動公司破產清算員工安置工作。
運力過剩嚴重 航運企業虧本運營
近兩年,國內煤炭、鐵礦石等干散貨需求出現負增長,而運力過剩程度愈發嚴重,沿海煤炭運價徘徊于歷史低位。2015年,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全年平均為510.08點,同比大幅下跌18.2%。
一位國內散貨船東表示,目前從秦皇島運煤炭至上海,運價只有18元/噸,而盈虧平衡價格起碼要維持在26元/噸,現在跑一個航次就要虧30多萬。
據物流巴巴了解,預售制在航空業、酒店業等已經成為成熟的營銷模式,如果航運業能夠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最終得利的不僅僅是客戶,船公司的生命力也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