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海運費與運輸距離遠近無關的觀點,這是真的嗎?在物流巴巴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海運費有哪些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海運運價水平的變動受許多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運輸成本:影響海上運輸成本的因索較多,結構復雜。一般認為應包括購買船舶的實際成本、船舶的營運成本以及船舶為從事特定航次的運輸所發生的費用等。
2.航運市場結構:航運市場結構是影響海運運價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市場結構對運價產生不同的影響。班輪運輸市場曾是寡頭壟斷的市場,市場運價長期由班輪公會所壟斷。現在班輪公會內部控制力已明顯削弱,再加上集裝箱運輸的普遍開展,這種市場已走向消亡。
3.承運的貨物種類:貨物種類、數量也是影響海運運價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貨類具有不同的性質與特點,從而影響船舶載重量和艙容的利用,因從運價標準也就不同。另外,貨物裝卸的特殊要求,貨物受損的難易程度也會在運價中得到反映。
航線和港口狀況:不同的航線有著不同的航行條件,對船舶運輸成本影響也就不同。航線距離、氣象條件、安全性等也會在運價中得到反映。
4.運價中得到反映。對海運運價構成影響的港口條件包括港口的裝卸費率、港口使費、港口裝卸設備、泊位條件、裝卸效率、管理水平、擁擠程度以及安全性等。
【結論】
1.海運的距離直接決定了船運公司的成本高低。
集裝箱班輪公司的運營成本構成主要有船舶折舊/租金,燃油,船員工資,港口使費等。對于集裝箱班輪公司來講,獲得每周到日本的500TEU運力,只需投入一條500teu的船舶。而到歐洲,獲得同等的運力需要投入11條船。那么船舶租金加上燃油支出,遠距離航程的成本比近洋的增長肯定是幾何倍數。 所以遠洋亞歐干線上也采用了超大型集裝箱來攤平單位成本。 船運公司在決定賣價時肯定要考慮成本,因此距離和運價有關系。
2.但決定海運市場賣價的最終還是供求關系。
壟斷性質的航線天價也有客人走,競爭激烈的航線負運價船東也接貨。中國是出口大國,長期貿易順差,美國作為貿易的主要對象,出口到美國的海運費X000USD,從美國進口的卻X00USD。為什么同樣的距離一來一回截然不同而價格?造成這種情況還是因為美國經濟需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