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訊,美國務卿布林肯任內首次到訪東南亞,美國務卿布林肯人在東盟意在中國,美國能“奪回”東南亞嗎?
在英國利物浦開完七國集團(G7)外長會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從13日起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開啟為期4天的訪問。這也成為他上任以來的首次東南亞之行。分析認為,拜登政府將東盟國家視作推進印太戰略的支點,但后者不想在中美間選邊站隊。華盛頓正采用多種方法對其加速拉攏,其中之一是通過制定印太經濟框架等補齊“經濟合作”短板。不過,這一戰略可能削弱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的中心地位。雖然框架尚未出臺,但足以引起地區國家警惕。
美國多手段拉攏東南亞國家:
綜合美國國務院聲明及外媒信息,布林肯計劃于13—14日訪問印尼。在首都雅加達,他將發表關于印太地區重要性的講話,并突出美國—印尼戰略伙伴關系。
14—15日,布林肯將到訪馬來西亞,推進雙邊伙伴關系,聚焦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建立有韌性的供應鏈,并確保“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
15—16日的泰國之行期間,布林肯將重申美國對于美泰聯盟的承諾,致力于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和應對氣候危機。
布林肯將于17日訪問夏威夷,作為行程尾聲,他將會見今年新上任的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里諾。
與今年美國其他高官的東南亞之行一樣,布林肯此訪針對中國的“底色”依然不減。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公開表示,布林肯此訪將集中于加強區域安全基礎設施,以應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他還補充道,布林肯將有機會討論美國將于明年初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
此外,訪問還將涉及緬甸問題。今年2月,緬甸原民選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等人被軍方扣押。近日二人被判處監禁的消息引發西方國家譴責。剛剛閉幕的G7外長會發表聲明要求軍政府立即釋放所有被扣人員。
印尼《雅加達郵報》高級編輯恩迪·巴尤尼13日評論文章指出,印尼與美國的關系為“戰略合作伙伴”,而非盟友。在東盟十國中,美國的盟國只有泰國和菲律賓。
“即使雅加達和華盛頓更加努力地建立更緊密的國防和軍事聯系,但印尼目前還沒有也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國。”恩迪在評論中寫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指出,拜登上臺以來將東南亞國家作為推行印太戰略的支點,但東盟國家不想在中美間選邊站隊,因此華盛頓正采用三種方法,來加速拉攏它們。
方法一:繼續開展外交游說。雖然這是布林肯任內首訪東南亞,但美國的整個外交安全團隊——從總統、國務卿的線上會議,到副總統、副國務卿、防長、商務部長的線下互動——幾乎所有重量級官員都與東南亞國家進行過會談。與特朗普時期相比,頻率堪稱最密集的一年,凸顯了拜登政府對東南亞的重視。
方法二:外圍施壓分而治之。借助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國試圖通過亞洲盟友體系向東盟國家發動魅力攻勢,引其入局。無論是前不久日越領導人會面,談及東海南海議題,還是澳大利亞外長訪問東南亞四國,在東盟新輪值主席國柬埔寨身上做文章,都不乏戰略拉攏之意……
“美國還利用G7會議、‘民主峰會’等場合,來分化和施壓東南亞國家。”劉卿說,“東盟在上述議程方面并非一個聲音,美國得以施展瓦解手段——就算無法把東南亞國家盡數拉攏,也能拉幾個算幾個。”
外界注意到,G7外長會期間,除緬甸外的9個東盟國家受邀參加。會上,美國以南海說事,牽引域外力量入局,發表了相關聲明。《日本時報》評論,這是對中國發起“含蓄的反擊”。而在“民主峰會”期間,美國邀請一部分東南亞國家參與,另一部分被排除在名單外,同樣出于地緣政治考慮。
方法三:補齊短板貼近東盟。美國的亞太戰略長期被人詬病為偏重安全,忽略經濟。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邁克爾·格林最近在文章中這樣形容:美國目前在亞太地區的做法,就像感恩節晚餐上沒有火雞,只有蔓越莓醬和填料。與此同時,中國卻在給該地區“投喂牛排”。
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希望補齊短板,在地區國家更“可感”、更“貼肉”的經濟議程上做文章。此前,美國及其盟友已高調宣布“藍點網絡計劃”“供應鏈彈性倡議”等合作計劃。今年10月,美國更宣布撥款1.02億美元用于東南亞地區的醫療、氣候等合作項目,并倡建印太經濟框架。
克里滕布林克表示,印太經濟框架將側重于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勞工標準。路透社指出,布林肯此訪將探討這一框架,可能希望地區國家在提高供應鏈安全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培育它們成為中國供應鏈替代國。
出訪國各有特點: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周方銀指出,布林肯此訪的三個國家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共性上來說,其一,它們屬于海洋國家或瀕海國家,美國更容易以所謂“航行自由”來給它們敲邊鼓。其二,它們是美國的重要合作伙伴——近2個月來已有兩撥美國外交高官團隊訪問過印尼;馬來西亞則與美國建立了全面伙伴關系,泰國更是美國的盟國。其三,三國的新經濟業態相對成熟,既便于美國通過“一國一策”來形成經濟合作協議,又有利于美國推銷印太經濟框架,將它們納入美國主導下的排他性產業鏈體系。
個性上來說,印尼是東盟國家中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GDP排名前列的經濟體。它和泰國還是東盟“印太展望”的主要起草國。通過“公關”印尼,美國想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在戰略層面管理好美國—印尼關系、美國—東盟關系;二是在雅萬高鐵建設收尾階段影響印尼,對沖中國影響力;三是平息印尼對美英澳構建“奧庫斯”聯盟、威脅地區無核化安全的怒火,打消其顧慮。
至于馬來西亞,它是全球半導體產品第七大出口國,封測產能約占全球的13%。拜登政府希望在全球產業鏈重塑、“去中國化”方面借重它的力量。兩國上月宣布,預計2022年初簽署初步的合作備忘錄。
泰國則是美國的正式盟國,但泰國與中國的關系也非常好,疫情前中國是泰國最大旅游客源地,中泰鐵路項目也進展順利。“所以綜合上述三國的情況來判斷,美國進行有針對性的拉攏,包括通過抗疫合作、向伙伴做出安全和經濟承諾,來抵消中國構建‘一帶一路’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努力,盡量使東盟國家不要與中國綁得太緊。”周方銀說。
劉卿補充道,布林肯此訪除了挑唆,也有安撫之意。之前拜登操辦“民主峰會”,沒有邀請泰國。馬來西亞雖獲邀,但沒有參加。因此布林肯前往兩國,也是出于“做思想工作”、完善“民主隊形”的價值觀外交考慮。
或取得有限進展:
兩位專家指出,從訪問議題和成效來看,布林肯此行或能取得部分收效,尤其是早先原定的出訪東盟國家計劃落空后,此次“親自出馬”更能讓伙伴感覺受到尊重和優待。不過,布林肯想拉攏東盟國家對抗中國,尤其是設定富有實質內容的經濟議程來吸引它們,恐怕十分困難。
在安全領域,布林肯此訪將毫無疑問地以所謂“南海航行自由”等議題說事。外界注意到,布林肯出發前,美國已經商定2022年國防預算草案,“太平洋威懾倡議”預算額度達到71億美元。
周方銀認為,美國炒作南海問題是個老套路。如今,它自掏腰包做了一點點增量,意圖以“撥款”為誘餌調動中國周邊國家的積極性。不過,中國和東盟對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擁有共識,并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
在經濟領域,美國固然希望通過擬議中的印太經濟框架,引導與東盟的經濟合作,但一來,這個概念仍是空殼,即便真的開啟也要一段時間才能觀察效果;二來,美國往往口惠而實不至,實際投入力度多大是個問號。
路透社援引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區域經濟學專家馬修·古德曼等專家的話表示,拜登政府有責任拿出一項經濟戰略,但新提出的框架還需進一步充實。而且,美國只是鼓動企業離開中國,但沒有跡象表明愿向東南亞地區提供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中國領先了20年,美國需要做些什么來幫助欠發達的東南亞國家。光派航母是不夠的。”
“東盟國家想從華盛頓得到更多,但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很可能達不到它們的預期。”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國防項目研究員蘇珊娜·巴頓表示,“美國游離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之外,缺席了亞洲大型自貿架構。”
劉卿指出,美國推行印太經濟框架,其實質是尋找與東盟印太展望的對接點,并逐步削弱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的中心地位,確保華盛頓充當地區經濟議程設置的領頭羊。這與東盟印太展望中維護自身中心地位、維護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是背道而馳的。東盟對于美國的行動和企圖也會有自己的評判。“相信中國東盟通過30年合作建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自有其韌性,不會輕易被沖垮。”
在緬甸議題方面,劉卿認為,中方和東盟都認為緬甸面臨的問題屬其內部事務,應在緬憲法和法律框架內尋求和平解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做法實際上是以所謂“民主”為旗號,對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實行分化,這種施壓的做法不利于緬甸問題和平解決。積極建立對話渠道,確保局勢穩定,才是當務之急。
沒有細節的經濟愿景
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上周表示,拜登政府致力于將美國與東盟的接觸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布林肯對東南亞的訪問專注于“加強區域安全基礎設施”,并將討論拜登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愿景。
路透社報道指出,盡管拜登政府認為東南亞對美國抵御中國“至關重要”,但自從美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美國便缺乏能對區域施加影響的正式經濟接觸框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和東盟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
恩迪也在《雅加達郵報》13日發布的評論文章中說,曾于美前總統奧巴馬任內升溫的印尼和美國關系,在特朗普任內再度趨于平淡。
美國試圖重新凸顯其對東南亞的重視。今年美國有多名高官到訪東南亞國家。今年6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訪問印尼、柬埔寨、泰國;7月,防長奧斯汀訪問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8月下旬,哈里斯到訪新加坡和越南。
盡管美國通過一連串高官訪問來凸顯其對東南亞的重視,也在訪問過程中提出了防務、氣候危機、供應鏈、衛生健康、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暢想,但外界仍認為美方的倡議大多是“寬泛和含混”的,美國也未就其如何回應東南亞各國有關區域局勢的顧慮給出明確答案。
路透社報道指出,拜登政府目前仍未闡明其“印太經濟框架”愿景的具體內容和細節。康達稱,這一經濟框架的主要內容涵蓋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供應鏈韌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勞動標準。
“本屆政府提供一項經濟戰略的包袱,亦即要向我們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表明我們致力于長期參與該地區經濟。”來自戰略與國際研究華盛頓中心的區域經濟學專家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說,“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推出的設想在某些方面有著承諾意義,但其(具體內容)還需要充實。”
“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游戲上領先(美國)20年。美國需要做一些事情來幫助欠發達的東南亞國家。派遣航空母艦是不夠的。”一位亞洲國家的外交官向路透社表示。
東南亞成“香餑餑”?
許多分析指出,東南亞已成為“中美競爭”的戰略地帶。隨著中國和東南亞經濟合作越來越密切,美國也在加大參與東南亞事務的力度。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12月12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與東盟的首次擴大會議召開。當日,會議還發表涉及南海局勢的主席聲明,不過沒有直接點名中國。分析稱,七國集團成員國等西方國家拉攏東南亞國家的目的顯而易見。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所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莫夏科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分析稱,布林肯此次東南亞之行將刺探東盟對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的態度。“布林肯試圖激活(讓亞洲國家加入AUKUS)這一進程,找到某些新的國家,因為美國對越南的期望并未實現。越南繼續全力在中美之間奉行平衡政策。”莫夏科夫說。
中國一貫支持東盟中心地位,也強調東盟團結的重要性。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青年副研究員賀嘉潔接受澎湃采訪時曾指出:“東盟的中心地位是需要大國的善意支持的。東盟要在國際關系格局中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就需要大國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一直是積極確保并且肯定東盟的中心地位。”
中方對東盟團結的立場與美國的企圖形成了鮮明對比。莫夏科夫向俄衛星通訊社說:“中國主張東盟團結,維護東盟在亞洲事務中的核心地位。俄羅斯也持同樣的立場。美國表面上也在如此宣布,但事實上卻在尋找機會,弱化和分裂東盟,想在東南亞找到百分百的反華親美盟友……現實看,美國無法使東盟分裂。”
起運港 | 目的港 | 船公司 | 20GP | 40GP | 40HC | 有效期 | 詳情 |
大鏟灣,深圳 | 潘姜 | MSC | 290 | 580 | 58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雅加達 | ZIM | 500 | 900 | 90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勿拉灣 | MSC | 540 | 780 | 78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雅加達 | SITC | 575 | 1100 | 110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三寶壟 | SITC | 575 | 1100 | 110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泗水(蘇臘巴亞) | RCL | 590 | 1180 | 118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泗水(蘇臘巴亞) | WHL | 590 | 1180 | 118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鹽田,深圳 | 勿拉灣 | SITC | 600 | 1150 | 115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泗水(蘇臘巴亞) | ZIM | 640 | 1280 | 128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
蛇口,深圳 | 泗水(蘇臘巴亞) | MSC | 640 | 1130 | 1130 | 2025-04-01-2025-04-3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