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DESA)發布的簡報,由于19日爆發的流行性感冒,全球經濟今年可能會收縮近一個百分點,即0.9%,而不是預期的2.5%。
相比之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全球經濟收縮了1.7%。
如果對經濟活動的限制延續到今年第三季度,如果財政措施不能支撐收入和消費者支出,全球產出可能進一步收縮。
歐洲和北美不斷增加的人員流動限制和封鎖,對服務業造成了沉重打擊,尤其是涉及實體互動的行業,如零售貿易、休閑和酒店、娛樂和交通服務等。總體而言,它們在這些經濟體中創造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隨著企業失去收入,失業率可能會大幅上升,將對經濟的供給面沖擊轉化為更廣泛的需求面沖擊。
發達經濟體對經濟活動的長期限制的不利影響將很快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擴散到發展中國家。歐盟和美國消費支出的大幅下降將減少從發展中國家進口消費品。此外,由于全球供應鏈有可能被中斷,全球制造業生產可能會大幅收縮。
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依賴旅游業和商品出口的國家,面臨著更大的經濟風險。游客人數的突然減少將損害到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旅游業,這些國家雇傭了數百萬低技能工人。而大宗商品相關收入的下降和資本流動的逆轉,正加大許多依賴大宗商品的經濟體出現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在各國政府需要增加支出以控制疫情、支持消費和投資的時候,它們可能被迫削減公共支出。
這場大流行對數百萬服務行業的低收入工人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傷害,他們往往缺乏勞動保護,而且工作地點離其他人很近。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支持,許多人將陷入貧困,甚至在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這將加劇本已嚴重的收入不平等。關閉學校的影響可能使教育差距更加明顯,并可能產生長期后果。
報告發現,隨著COVID-19疫情的惡化,經濟增長放緩和不平等加劇引發的根深蒂固的經濟焦慮正在加劇。即使在許多高收入國家,也有相當比例的人口沒有足夠的經濟財富來生活超過國家貧困線3個月。例如,在受災嚴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估計分別有27%和40%的人口沒有足夠的儲蓄來讓他們不工作超過3個月。